9月23日下午,“数字与人文 · 国际讲坛”第一期暨“信管开讲啦 · 第160讲”在北京大学双创中心联合举办。本期讲座以“超越聊天机器人:构建个性化、主动化、目标明确的AI智能体”为主题,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教授Chirag Shah担任主讲嘉宾,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教授担任与谈嘉宾,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出席活动。讲座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教研室主任、长聘副教授刘畅主持。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历史学系、燕京学堂等多个院系的师生,以及来自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师生积极参与。
活动现场
合影留念
Chirag Shah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梳理了AI代理的发展历史、现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构建真正具备个性化、主动性与目的性的AI智能体,必须超越对输入形式的关注,转而聚焦于用户的真实意图、任务与目标。这一前瞻性思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使技术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让用户能够专注于其核心需求。
Shah教授分享
王军教授分享“从知识共享到智慧共享——以AI为基础设施的人文研究”,介绍了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研发的数字人文平台“吾与点”(Wu-Yu-Dian)。平台支持学者基于自身研究资料构建智能体,能够将文本、图像等资源转化为动态的交互式知识服务。通过具体案例,王军教授展示了人文学科研究成果如何超越传统的出版物形式,以图谱、表格、图像乃至智能体等形式呈现,从而更主动地服务于学术交流与社会应用,这一创新对依赖出版物的传统学术模式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新路径,引发了与会师生们对未来学术研究范式的深入思考。
王军教授分享
对话交流环节,现场气氛活跃,与会师生们积极互动,踊跃提问,围绕人工智能智能体在科研、教育及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提问内容涵盖如何提升智能体的可解释性与可信赖性、跨文化语境下的交互挑战,以及AI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潜在革新。嘉宾们对问题逐一回应,并结合自身研究分享了深刻见解,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现场师生积极交流
Shah教授与王军教授进行对谈
本次活动恰逢秋分,象征着平衡与和谐。正如自然在此时呈现阴阳均衡的景象,中西学者在这里展开跨文化的交流对话,传统人文学科与前沿人工智能相遇共振。这场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为与会者带来了思想的启迪,更展现了数字与人文结合的巨大潜力,昭示着一个更加均衡、开放与融合的未来学术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