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多家单位支持,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东城区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大学生“AI×国学”创新实践大赛决赛在国子监彝伦堂圆满结束。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王军教授、李文琦博士共同指导,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4级硕士生何天鸿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实习生、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李嘉雯跨校合作、共同开发的项目《原境智生:AIGC赋能宋代白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互动艺术创作平台在全球416支参赛团队中表现优异,荣获大赛“实践应用型赛道”铜奖。
本次“AI×国学”创新实践大赛自5月20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高校学子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响应。比赛共收到416组团队报名,参与总人数达916人,覆盖全球153所高校。经过严格的初评与复赛筛选,“人文研究型赛道”与“实践应用型赛道”分别选出了十项优秀作品成功晋级线下总决赛。决赛现场,入围团队集中展示了在AI时代对人文领域的深入思考以及AI技术在国学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多元化应用。来自高校、文博机构及企业的多位专家评委对决赛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经过激烈角逐,各赛道最终评选出前十强团队,并分别授予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及优秀奖若干。
《原境智生》平台体现了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跨学科合作与智能人文应用领域的长期积累。该中心作为北京大学校级跨学科研究平台,致力于古籍资源的智能开发与利用,并牵头组织“古籍智能”专业委员会,旨在以技术赋能人文研究、以人文引领技术发展。本次获奖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典型实践:团队利用前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对宋代白描艺术进行深度学习与再现,训练出能够生成宋代风格山水画和人物画的专用模型,只需输入简短的文字或选择相关要素,便能生成栩栩如生的白描画卷。同时,团队创新性地集成“人脸入画”与“风格转绘”等功能。用户可将自己的面部特征融入画面之中,或将其他风格的图像转换为宋代白描风格。该项目以多模态互动方式重构传统文化体验场景,旨在通过技术助力公众与传统对话,推动古籍与艺术资源的智能化、社会化服务。
未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将继续依托跨学科优势,组织更多师生开展类似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研究、传承与公众普及。